诸暨杨氏探源

    中华倪杨氏网 2012年4月19日 边中发


     杨氏在中华大家庭中可谓是泱泱巨族,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中,演绎了一出出悲壮的历史话剧,战争的杀戮,权力的倾轧,杨姓族人屡遭灭顶之灾。许多支派失传,以及宗谱的断层都在所难免,各地谱牒误接、错接颇多,笔者正着手杨傅杨氏宗谱的编撰,有幸走访了许多杨姓村落,并查阅了大批杨氏宗谱、史料,对整个诸暨有个大致的了解。

一、 倪杨氏
        她在诸暨有一个庞大的村落群,主要在次坞、城南一带。有文云:“本为倪氏所改,望出千乘,脉接浦江。倪氏盈公八世孙讳炤,仕宋为龙图阁学士。因拒王安石变法遭流新州,幼子尚在襁褓中,匿概浦外家,官勾之,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,得以保全;及长力学兼优。念外家杨氏之恩,即以母姓应试;登宋元佑三年进士,历官至礼部尚书,诏赠金紫光禄大夫,右仆射,韶阳县开国公,谥文贞。据上所述,倪杨氏在血统上讲并不是真正的杨氏宗族。

二、 蕾山杨氏
      始迁祖杨杰,行千六,自义乌赤岸迁入。先祖第四十九世杨虎,官回图使。在周世宗宣德己未年(959年),避居吴越漾沙坑,随迁富春北部巨石界,再迁婺州大云乡。第五十六世迁诸暨蕾山;历代世系资料齐全,表述清楚。
分支:十八都、富阳、堪头、上下文、里坞、浦江金沙、柏山、三都等。

三、 凤山(青口、高园)杨氏
      始迁祖行千九,自义乌赤岸迁入凤山。这支杨氏对先祖有一个认识过程,先是认吴越丞相之孙杨佯为祖,后来以南屏(杨家楼)为同宗。在道光三十三年才对祖宗有一个正确的认定。并由十九世宇全。二十世乾道,二十一世君辂、君峻,二十二世君相,二十三世孙正垂,
五代后裔联名撰文,《宗谱辩正》正式归宗为义乌赤岸回图使杨虎。
分支:金村、石金坂、詹家山、四眼井、擂鼓山、湖文岭、下溪顶、里树坞、平历庙、麻车阁、浦江石门、马剑、下西宅等。

四、 杨焕杨氏(谱亦称蕾山杨氏)
      始迁祖行千一,由义乌赤岸迁入。在民国壬戌年(1922年)谱中,杨家楼十三世孙皖郡太守杨肇泰作了谱序。并另行撰写一篇《解和睦族记》,因其时杨焕与高园(凤山)二支杨氏因墓地争执以致诉讼,肇泰公作了调解。文中指出杨焕、高园同谱同宗,并非秦越之比……由此可见杨焕、凤山、蕾山三支应该是同属杨虎后代,先祖是上谷太守杨珍,史称“上谷房”。

五、 西青杨氏(横里)
        始迁祖行千二,谱中称与南屏千十公是同祖父的从兄弟。 千二公上溯伯侨祖为五十八世。脉络似乎比较清晰,我按图索骥,伯侨至杨准(第三十三世)系图是正确的。但杨准是杨震(震五子:牧、里、秉、让、奉)第三个儿子杨秉的五世孙,属杨秉支派。杨准以下接杨素、玄感,再接杨於陵(750年--830年)已属乱套了,因杨素、玄感是杨奉支派后裔,也就是越公房杨钧长子喧的后代。而杨於陵则是越公房杨钧第四个儿子,宽的子孙,史称“新昌房“。如果西青杨氏确是杨於陵后裔,那么中间不应该有杨素、玄感了。另外上面秉、赐、彪、修、嚣 、准也同样接错了。谱中杨於陵三子嗣复生生二子:收、严。而史料中嗣复有五子:损、授、技、拭、撝。如果“收”、“授”算同音异字的话,那么西青应该是史料中嗣复第二个儿子的后代。杨家楼是嗣复长子损的子孙,以后就接上杨家将了。因此西青与杨家楼在千二、千十辈是从兄弟应该错了,上追十三代是兄弟倒是真的。另外西青谱序中也能看出端睨,他们从没有只字片言涉及和炫耀杨家将的丰功伟业,总之他们二支同属“新昌房”

  六、 南屏(杨家楼)杨氏
     始迁祖行千十。今年五、六月间,我偕同仁曾去杨家楼新宅查阅旧谱,不期保管人外出,无缘拜读,颇感遗憾。或许杨家楼人杰地灵,周遭许多杨氏想攀为同宗。如西青(横里)杨氏,义乌稠岩杨氏、全堂杨氏、浦江龙溪杨氏。横里杨氏在上节已有阐述。义乌稠岩杨氏谱中说,兄弟斗殴致残,出逃南屏,这似乎是一种传说。全堂杨氏新谱中说:“二世祖忞公携子昭二迁义乌、姚江,七世孙松友带部分宗人返诸暨南屏”。笔者没有见到全堂杨氏有确实的证据支持。且与杨家楼开基年代不符。而浦江龙溪杨氏则比较可信,他们谱中始祖是杨存中(又名沂中),在新昌房杨家将支系中可以看出,杨存中是杨业的四世孙。兄弟四个:存中、居中、执中、安中。存中生三子:偰、倓、与。与生纲、正(贞)二子,正字处端,绍兴三十年生(1160年),幼而好学,天资超人。因国家多难,绝意不仕,与兄寄情林泉,栖迹烟霞。一日游浦江二十都龙溪之东,其地曰叶坞,有叶翁见杨正才貌出众,悦然钟爱,以女妻之,遂占籍也,是为溪东始祖。子三:远、迁、还、迁行千十,徙居诸暨杨家楼南屏而居。后裔徙崇德、肖山、富阳、江山等地,如果这与南屏旧谱相吻合的话,那么杨家楼是杨家将杨业第七子的后代无疑。
分支:大山下、相对、银河潭、张义坞、岭上坂、西青、蒋坞、前泄、官塘、燕子塘、泄下、陈蔡小东、九江庙、浦江石榴坞、后朝宅等。

七、 绛霞、霞阳杨氏
        始迁祖行千十九。世居青州,迁居洛阳。先祖元祐,字正甫
高祖昭锡,祖侅以贤才举仕青田县丞,改新昌令,遂家于新昌坊隅籍也。
      在绛霞谱中,开篇序言竟是当时(宋)左丞相郑清之(1176年—1252年)所撰,实属风光。丞相在序中列举、赞颂了三十多位杨氏历代精英:震、秉、赐、修、侃、素、师道、恭仁、执柔(一门三相),杨家三喜。继而又列出当代名贤:杨亿、汝奇、汝才、钦、锦、镗、镛、执中、昌言、赞言、默言、大圭、焕、士凤共十五人。其中三个状元,六个进士,五个未入科班的官吏,还不包括谱内另有二人:杨震字光远,天福三年进士,杨九龄(一门三侯)。这前后两百年间有如此众多的才俊,其家族名声之荣耀显赫,实在令人目眩。

       按上述轴线探索传承关系,我认为杨家三喜之前部分,郑丞相应该属于泛赞,这是整个杨氏族人的荣光。宋代部分,杨亿据表述应该是福建蒲城人,另外汝奇、汝才是(绛霞四世),镛(五世),大圭(七世),士凤(八世),这些都是绛霞先祖。另外一些人是否是绛霞派的人无法判断,所列名字与史料上的支派无法对接。

      但从本节开头中,我们依然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,先祖世居青州,迁居洛阳……遂家于新昌坊隅籍也,这里新昌坊并不是新昌令辖所新昌县,而是指唐长安城内朱雀街“新昌坊”,那里是始祖杨於陵的官邸,他的后裔以其始居地命名为“新昌房”。同一时代还有另外一支杨氏族人,也居住在朱雀街“静恭坊”(汝士、虞卿、汉公、鲁士),史称“静恭四院”,即“静恭房”根据这一信息推断,绛霞、霞阳属“新昌房”可能是很大的。
分支:霞阳、石海杨村、绍兴下里溪。

八、 全堂、杨傅杨氏
全堂杨氏始迁祖杨成。
        杨傅杨氏根据老人传说与全堂同族,从慈溪迁来。原有二套旧谱,一套是自己做的(1935年),另一套与慈溪抑或其他地方合做的,二谱均毁于文革。

      全堂杨氏新谱杨成以上无详细资料,从家谱的旧序中,零星可以看出先祖是吴越丞相杨岩(?——977年)之孙:“佯”、“伴”、“佳”“泮”,名字写法各篇不一。根据这个思路,我翻阅了杨维森先生《弘农杨氏族史》,发现其中有两种说法。其一杨佯是杨岩(岩八子:鄩、郾、郜、郁、鄑、邻、酀、祁)长子鄩的孙子(即虬的儿子);鄩的第三个儿子蜕亦生三子:傚、傅、偕。杨维森认为杨傅公可能是杨傅村杨氏的先祖,村名是以祖宗的名讳命名的。我追踪了杨维森先生所参考原始资料《鸿山杨氏宗谱》,江苏《杨氏宗谱》。二套谱内均有宋代史学家吕夏卿,杨侃(杨岩曾孙),亲自撰写的杨氏大宗谱,其系图、行传中均无杨佯这个名字。而杨傅这个“傅”字都分明是“傳”字,这个史料应该是可信的,因此第一种说法有误。其二,杨岩相七子酀生二子:荣、伴,知都兵马司。我从宁海“浙江杨氏联谊会”中获得一套《杨氏联谱》,证实了上述观点,在这套联谱中有十二套旧谱,十五篇序文,无一例外的提到杨酀之子荣、伴官知都兵马司。这些旧谱是:石林杨氏、松坛杨氏、泉溪杨氏、石井杨氏、竹亭杨氏、缑城桃源杨氏、黄坛杨氏、柘湖杨氏、斑竹园杨氏、溪头杨杨氏、留五扇杨氏、余姚临山杨氏。
 

      另外杨荣的曾孙杨钟析居四明之半亭,分而鄞之慈溪,是为慈湖之祖。我曾向联谊会主任杨谋岳先生索要慈溪慈湖后裔信息,他不无遗憾的告诉我,他们先后去了四五次,就是没有慈溪慈湖的踪影,连家谱资料都找不到,联谊会一直在寻找迁往慈溪、诸暨的二支族人。从上所述全堂杨氏是杨酀之子伴的后代是确实的,根在宁海。而杨傅杨氏只能待到慈溪慈湖谜底揭开后方能知晓,我们急切期望有新的信息出现。
这二支杨氏,属“静恭房”后裔,入居浙江后又称“浙院杨氏”或称“丞相八院”
全堂杨氏分支:天台、十九都、义乌、绍兴杨宅、辽坞、杨山、石岭头、杨护龙等。

由于资料匮乏,杨氏探源中肯定存有谬误之处,恭请杨氏后裔共同探讨及斧正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诸暨市宗谱研究会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边中法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1年12月10日

 


分享按钮>>《南燕新青年》刊词鉴赏——“青年的选择”
>>北齐大臣(右仆射)——燕子献